当前位置:广昱文档网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为中心”视野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

时间:2024-09-22 16:32:01 来源:网友投稿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通泉第二小学 李兴锐 杨 斌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深入落实,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在发生着很大变化。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明确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设计以及组织的活动最终落脚点应该从学生角度进行思考。“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协助学生学习。大单元是新课标提出来的新概念,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现状,呈现了基于核心素养,从“整体规划”到“分步学练”再到“综合运用”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新视角和新思路,对学生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以学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中,仍然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课堂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由于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课堂几乎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活动,完全偏重教师的“教”,弱化学生的“学”,这必然会导致课堂缺乏生命力。没有思想的碰撞,哪来知识文化的进步。新课标主张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单一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样的课堂枯燥无味,没有活力,学生很难进入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填鸭式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害怕教师,大都不敢提问,学会的不是自主思考问题,而是看教师的脸色,听教师的语气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真的是教育工作者想要的吗?

另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机械,在传统课堂上,学生不主动思考,不敢提出问题,只是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的单向活动多,生生间的双向活动少,教师填鸭式地“灌输”,学生机械地“消化”,课堂活动少之又少,没有灵魂、没有思考、没有生机。

(三)教学目标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是有思想的人、独立的人。教师为了完成认知目标,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长期以来,教育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数学思维目标,以及解决问题的情感态度目标,而教学过程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实践的过程,旨在实现三维目标的发展。

(一)大单元教学概念

大单元教学是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的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之一,以大主题、大任务、大概念为引领,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数学大单元教学旨在以大概念为核心,将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进行结构化而形成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的学科学习活动。其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将零散的数学知识整合成有序的“知识块”,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学为中心”视野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建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数学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学生视角,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环环紧扣,使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

(二)“学为中心”视野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基本范式

第一,整体规划:教师需要从整体上规划数学大单元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知识点进行有效串联,形成具有逻辑性和结构性的教学体系,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第二,创设情境: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第三,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主题探究的方式自主探究单元知识,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的规律和本质。第四,交流互动: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新潜能。第五,评价反思: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过程进行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反思,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而不是仅仅看重成绩和分数。

(一)做好内容梳理,实现课程整合

大单元教学设计并非简单的课程合并,而要求以一个完整的学习主题为核心,将各个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串联,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教师要对大单元核心素养点及知识结构进行梳理,理清该单元所属的数学领域和学习主题,前后勾连知识之间的因果转承关系,考虑如何将若干个单元整合成模块进行整体设计;
其次,对单元内的知识进行分类,梳理内部的逻辑关系;
最后,形成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和实施路径。

以第四单元“运算律”为例,教师要抓住运算律的本质“数数”大概念统领,注重单元内容的逻辑性、整体性、关联性,精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进行重组。设计核心任务“探索、理解运用运算律”,围绕核心任务,将教材中的“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四个课时的内容,整合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和“运算律的综合运用”四个课时的内容。

(二)确定单元大观念,设置单元大情境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确定单元大观念是重中之重。教师需要从课标中本单元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习质量描述进行分析,确定相关课程标准,然后通过对教材横、纵两个维度的分析,确定单元大概念。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为例,本单元所涉及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空间观念”“量感”及“应用意识”,单元大概念可以确定为“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够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结果”。由于本单元图形的知识比较抽象,为了化抽象为具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好表象,教师利用学校农场作为本单元学习的大情境,希望通过划分不同区域的图形,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

(三)设置核心任务,落实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有核心任务作为驱动,核心任务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特点,也是落实学习活动观和“学为中学”理念的必要做法。有了核心任务,学生就可以开展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的任务中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乘法”单元为例,教师制定以下核心任务: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核心任务的引领下,基于学情分析,将本单元四节新内容整合成三个子任务进行教学。教师将点子图、表格及口算呈现在一个课例中,沟通了三者的联系,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
从点子图到算式,从操作体验到算式抽象,以数形结合为切入点展开,帮助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逐步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同时为后续的三位数乘法和多位数乘法积累学习经验。

再如,单元学习主题“百分数”可以设计四个子任务:投篮中的百分数、体育锻炼中的百分数、营养午餐中的百分数、家庭支出中的百分数,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百分数知识,感受数据的随机性和百分数的统计意义,形成数据意识和初步应用意识。

(四)组织合作学习,加强过程引导

大单元教学设计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单元教学实施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共同完成大单元内容的探索。

以“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例,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组合图形的分解和组合、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两个基础知识构架。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了解本单元教学内容和目标,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分工、集体备课、磨课、精心设计练习,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单元相关知识。每堂课都要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组织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教师可以设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然后组织学生积极合作、大胆交流,课堂环节自然过渡,指引学生迎难而上,在“画,剪,移,拼”中突破重难点。

(五)重视数学阅读,单元整合空间更广阔

阅读是学习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数学阅读是数学语言、思维和交流的基础,给了学生更大的涉猎空间,学生学习简洁、深刻的数学语言,有利于开阔视野、锻炼思维。教师应强化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把握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内容编排特点,构建具有整体性、逻辑性的知识体系。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数学文化、数学知识的起源与发展;
引导学生阅读探究,锻炼学生提炼、分析数学信息的能力,使其形成数学思想,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方程”单元整体感知课时,教师设计了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穿插着数学文化:第一环节“讲故事”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方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教师插入了我国数学家李冶发明“天元术”的数学文化;
第二环节“做运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写方程,做手势动作来描述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师插入了《九章算术》,以及笛卡儿提倡用x、y、z 等字母代表未知数,逐渐形成方程的数学文化;
第三环节“逛超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解题格式,挑战生活中的数学——超市购物,体会方程的强大,教师插入了笛卡儿提出的“方程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方法”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的渗透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方程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六)丰富大单元内容,创新联动促成长

数学教师在建构大单元教学体系时,可以适当融入一些课外元素,这样既能为数学课堂增添新意,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筛选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元素,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分类与整理”“位置”“认识图形(一)”三个单元中,学生首先学会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其次建立位置、顺序等秩序概念,最后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圆柱、球等基础图形。这些单元内容看似并不相关,但是如果教师将自然科学融入其中,便能将这三个单元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自然界中自身带有图案的动物、植物、昆虫、真菌的图片,鼓励学生仔细辨认,按照图形的种类、颜色、排列是否有序等标准进行分类,这样不仅为数学课堂增添了许多新奇的元素,而且将分类标准、位置、顺序、图形等知识点以更综合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有效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学为中心”视野,教师不能仅从课时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还应从大单元角度出发细化教材内容,进行整体化教学,唤醒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科学、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充分凸显单元教学的实效性和价值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广大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潜心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每个课时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促进学生完成自主迁移和自主建构,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揭开数学世界的奥秘。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核心数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黑河教育(2016年12期)2017-01-12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12期)2017-01-04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年24期)2017-01-03我为什么怕数学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数学到底有什么用?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貌合神离 远离主旨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1期)2016-01-22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3期)2013-03-01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视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