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自华 丁齐儿 刘成富
(1.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航海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0;2.南京大学 a.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b.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1]。随着新冠疫情的常态化发展及俄乌冲突等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国家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各国之间的政治打压与反打压、经济制裁与反制裁、领空关闭等现象也给世界经济、技术、文化、教育交流带来诸多问题。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有序发展,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2020—2023年)》等相关文件,并鼓励相关机构和院校采取措施切实做好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职业教育国际化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及相关文件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经验,深化职教培养体系改革,科学设计方案、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以培养各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2]。然而,新冠疫情及复杂的国际形势致使某些国家加强了科技人才出入境管理措施,限制其进行相关学术科研活动,导致留学生无法正常返校学习,迫使相关院系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授课等多种形式。此举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衍生的其他问题使职业教育国际化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1.1 理念冲突日益突出
各国存在文化、习俗、语言及相关教育理念的差异,而疫情防控期间各国的管控政策及某些国家政客对国际教育、技术、经济等方面交流的打压政策,导致国际交流人员的人身安全无法保障,种族歧视现象频发,国际交流人员很难融入驻地文化与当地学员进行跨文化交流。另外,2022年7月27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2022》(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在技术领域实行霸权,将中国排除在技术交流之外,不仅禁止中国学员学习相关技术,而且拒绝向中国输出相关技术。
调查发现,截至2022年11月30日,在108个受访者中,高达75%的受访者认为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对国际职业教育的影响很大,仅有1.85%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国际政治形势对国际职业教育的影响
1.2 教育模式更为多变
基于各国理念、文化、教育体系的差异及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现有的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方案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需求。
调研发现,相关机构院校已经采用离境国际化和在地国际化的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学情分析,并审时度势地尝试利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见表1。例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开展跨国企业游学等。
表1 多样化的教育模式
1.3 国际师资更加匮乏
教师在进行国际化教学时要有足够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语言能力、较强的业务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安排教师出国学习或者邀请相关国际专家,特别是熟悉相关目标国语言文化习俗的教师来校交流以弥补国内职业院校国际师资的匮乏,然而,由于新冠疫情、国际冲突等国际形势的变化,各国都出台系列政策限制相关外籍教师或专家跨境流动,前沿领域的学术交流变得困难。调研发现,国内高达74.07%的教师由于工作压力、时间和精力有限、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等原因不具备国际化师资能力,如图2所示;高达73.15%的教师没有担任过留学生班的班主任、辅导员,没有承担过相关管理工作,如图3所示;高达62.96%的教师从未参加过国际化教学工作,如图4所示。
图3 是否担任过留学生班的班主任、辅导员及承担过相关管理工作
图4 是否参加过国际化教学工作
国际化师资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国际化视野、一定的语言能力、相应的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相应的国际教师专业资质、经相关机构认定的能力等其他能力,其占比如图5所示。
图5 国际化师资应具备的能力
调研显示,许多教师反映目前针对教师“走出去”的机制不健全,而教师科研和教学等工作的繁杂,导致他们时间紧、工作累,更愿意维持现状,没有热情参与国际化教学工作。
1.4 学科发展底蕴不足
2014年6月,在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之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职业教育主要是外延式扩展。一部分以专业知识为中心,强调某一学科体系,缺少相关学科理论融合及实践技能的培养。另一部分是“职业之上”,过度强调职业技能培训,忽略思政等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无法形成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去参与国际化建设。2014年以后,职业教育逐步由粗犷式规模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但学科底蕴仍相对欠缺。另外,202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国际影响力50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山东、广东及江苏三省由于其经济发达及学科底蕴相对丰富,50强院校上榜占比达40%;而贵州、吉林等11省则无一院校上榜。因此,高职院校,特别是非师范类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工作亟须更多的关注[3]。
调研发现,近年来相关机构、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梳理能参与国际化建设的优势学科,按计划、有针对性地融合相似学科进行项目化建设,强化技能训练,有序推进国际化建设。然而,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科底蕴缺陷,缺少相关资源的支持,只能邀请一些国外学者开设讲座,或是举办一些论坛或沙龙来弥补不足,极少获得一些实质性的支持,如图6所示。
图6 学科底蕴分析
在课程建设方面,国内学校国际化教材存在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目前,国内将英语类课程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基础类英语和专业英语,基础类英语主要包含大学英语和英语听说,并且与相关专业英语及专业没有形成对接。第二,国内外对“教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院校通常是直接选择一本甚至几本已出版的教材,有些学校是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并没有根据学情做相应调整,因此容易造成教材内容与相关教学目标不符、课程之间知识结构及内容不能形成互补、增加学生经济压力等问题。国外院校通常是采用订单式教学,教师会依据学情分析,结合教学目标和计划自编讲义,或会将选取相应的教学材料提前告知学员预习。
1.5 生源市场急剧萎缩
留学生教育是衡量学校教育国际化的一项主要指标,因此,开展留学生教育成为各职业院校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针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职业院校的国际化起步晚于本科院校,“双一流”本科院校的国际化教育质量远远高于高职院校。但是,总体上由于目前适龄学员数量相对减少,加之疫情、国际局势复杂等因素导致学生缺少安全感,大部分家长不愿让孩子出国学习,生源越来越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于2021年8月1日表示,全球因疫情导致学校关闭从而引发了教育危机[2]。特别是某些国家针对不同国家留学生所采取的歧视政策对学生的国际流动产生很大影响,留学的人数急剧下降,生源市场急剧萎缩,国际招生竞争异常激烈,有些学校留学生招生工作几乎停止,有的学校国际化教育甚至处于停顿状态。
同时,对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地进行调研,发现来华留学生主要来自东南亚和非洲,来自欧美、澳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较少,如图7所示。
图7 来华留学生生源地分布
1.6 科技服务及信息收集更加艰难
科技服务及信息收集具有国际性和普遍性特点。因此,职教国际化建设必须跟踪对标国际职业教育及科技发展最新动态,但由于职业院校在科技服务等国际化方面存在严重短板,收集相关信息比较困难。调查显示,目前职业院校的科技服务几乎没有开展,信息收集工作主要靠教师利用个人资源或公共网络查询, 然而这项工作需要团队合作,仅凭学者个人单打独斗很难获得突破性成果。调研还发现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国际形势的变化导致一些国家在文化传播及国际交流方面设置了重重障碍,国际交流人员收集相关信息变得更加艰难。另外,目前相关机构和院校对目标国的文化、习俗不够了解,在相关国际化实践活动中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时不能有机结合相关各国的习俗及文化差异,导致在相关国际化培训工作中产生某些负面影响。例如,在进行目标国及来源国文化和习俗的双语教学时,不能及时跟踪该国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使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与该国实践脱节,要么跟不上学科发展的步伐,要么教学手段和内容相对滞后。人工智能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技术更新加快[4],跨学科发展及行业融合速度突飞猛进。一些国家对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的人才所采取的措施阻碍了信息的传播,也妨碍了人类技术的发展,这些国家要么是该此项技术发展比较落后,要么是教学及相关服务过于超前,因此,要充分考虑该国实际状况。
充分考虑新冠疫情等新形势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2020年6月18号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意见》的要求,相关院校及机构、行业应该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和“职教20条”实施的契机,利用现代教育科技发挥优势资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各国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局面[5],科学构建“六融合、六提升”模式。
2.1 融合文化自信与知识更新培训,提升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国际化不仅需要科学的教育理念作指导,而且需要理解和融合自身文化与目标文化。“我们应该坚持道路自信、社会制度自信和理论研究自信,最根本的还是文化自信。”[6]因此,进行国际化建设既要立足中国实际、本校实际及行业需求,融合先进的职教理念,又要注重本土优秀文化及教育自信理念的输出,确立科学的适合自身学校的教育理念,最终融合价值塑造、技能训练、知识灌输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项目进行模块化教学,以此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在教育实践中,不管是“在地国际化”,还是“离境国际化”,抑或是二者结合,职业院校都要改变传统以分数或所取得的证书作为评价标准的做法,尤其要改变国内某些学校纯粹为了国际化而优待留学生的错误理念,应关注成绩或证书之外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输出及多元文化进行融合。特别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知识体系不断更新,职业院校应做好传统文化与新技术有机融合的工作。例如,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作为国内首家中外合作办学先驱,被视为国际化办学的典范,经过多年的积极与探索,确立了自己的国际化办学理念,从最初的仅仅是文化、历史、社会领域的研修交流,发展到聚焦中美等国际政治、社会、法律及当代国际热点问题的研究,并将中国文化与不断变化的国际关系及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旨在培养熟悉新技术、新变局,并能处理复杂国际事务等相关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在教育教学中,职业院校要给学员创造各种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员零距离与相关领军人物或政治人物相互交流与探讨,使学员感知其中的文化氛围,激发学员的职业思维,使他们能更深刻地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分析研究前沿动态,厘清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2.2 融合传统特色与现代技术革新,提升国际影响力
职业教育侧重对受教育者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体系且具备相关专业技能、服务于企业的应用型人才。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机构和院校应结合疫情及国际形势变化,合理规避干扰,特别是高职院校更应该挖掘自身潜能,融合自身专业特色,规避自身在科研及信息服务国际化方面的不足,积极利用相关平台参与国际化活动,逐步建立“融合基于中国特色及价值观与各校自身专业技术特色的跨文化”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体系,坚持共享、共赢,不断优化、完善相关体系,有效提升国际影响力。
例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他们充分利用自身在农学领域的优势特色与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农业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及专业融合、学生互换交流等项目;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身在国际海员教育的特色,在我国教育部及江苏教育厅、几内亚国家政府,以及新加坡韦立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走出国门创办“几内亚—江苏海院韦立船员学院”及 “江苏海院—泰华(缅甸)船员学院”。这些院校的举措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升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国职业教育迈向更高、更深层次的内涵式发展。
2.3 融合课程改革与教师自身发展,提升课程建设内涵
课程改革与教师自身发展是国际化建设的两驾马车。职业教育国际化离不开课程建设国际化及课程思政,更离不开优质的课程团队。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优秀的国际化教学团队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保障[7]。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职业院校应基于现状及社会需求,系统性地建立相关机制,设计相关体系,合理调整并多维度提升教师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质量,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的资源[8];应优化课程体系设置,融合课程建设与教师自身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探索和优化更加科学合理的体系与制度。
2.3.1师资建设 教师在建设国际化发展战略中处于核心位置,要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优先解决教师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例如,职业能力发展、职称评定等问题。要使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克服某些专业教师语言能力不足及语言教师对相关专业知识匮乏的困难,充分利用专业教师的自身优势,避免因外语学科边缘化而使外语教师缺少自信、内动力不足。要鼓励教师大胆尝试,优化教师团队结构,设计合理的管理体系,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要安排教师分工协作,按照相关国际化标准设计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培训和实施评价。要全面实施项目模块化教学,使受训教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要增加相关投入,加大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引进,着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学科互补的国际化教学团队。要健全相关机制,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国际化教育工作,改变目前我国相关职业院校只有国际教育学院的部分教师参与的现状。然而,要有效保障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健康发展,必须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及时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大相关投资,做好后勤保障,特别是驻外教师的生活保障和家庭安抚工作等。
2.3.2课程改革 课程是国际化进程中的另一重要因素。课程建设要依据相关课程特点,以中国文化元素为基准融合多元文化因素,贯穿课程思政、突出文化自信。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要参考相关国际协议及相关评价标准和行业标准,依据目标岗位组织相关课程建设,将关联专业课程按照文化通识课程、专业通识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9];将类似的课程进行融合,形成以专业群为基础的“XX门课XX学时”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岗位实际,按“适用、够用、管用”原则编写相关双语教材及教学文件。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强化职业素养及技能培养,特别是拓展能力[10]。要开发与国际接轨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关课程标准,促进与国内外院校之间的竞合。要尝试与国外同类学校或同类专业进行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交流及文凭互认,深化国际交流内涵。要积极推行双学历、海外实习研修、游学等交流项目,完成“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
2.4 融合形势发展与合理的教学模式,提升国际化教育品质
国际政治关系的急剧变化,特别是近期某些西方大国逆全球化趋势的霸权思维越来越浓,例如,美国众议院议长佩雷希窜访台湾及通过所谓的《芯片与科学法案2022》(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并建立打压中国的“芯片四方联盟”,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泛意识形态的国家安全保护主义及民族主义的滥用,使一些国家对留学生、学术会议及相关交流研究项目采用歧视、限制甚至敌视及制裁的手段,这对相关国际交流合作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因此,各院校应系统梳理特色学科,进行科学布局,并根据不同学科教育实际,优化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以区块链为基础赋能国际化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网络课堂、学术会议等云交流突破因现实不利因素造成的人员流动困难所产生的时空限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培养机制及培养方案,解决相关课程体系欠缺、教学模式单一、专业与文化结合不足等问题。刘成富等[11]在《南非职业教育与教育体制研究》指出,职业院校应建立高质量的合作关系,探索如何将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将集中教学与个别辅导、游学等相结合,有效避免网络教学所产生的不利因素,保障教学质量,夯实教学内涵,从而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品质。
2.5 融合大数据资源与课堂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职业院校可引进并归化国外相关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开展教学,有效帮助国际学生学习,规避由于国际形势变化所产生的越来越严重的技术壁垒,尽可能地进行有效数据的搜集及使用相关数据资源平台及网络,有效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智慧职教、超星网络学习平台及国外的相关学习资源等在国际化教学中运用不畅通的问题;目前在教学中只能通过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实时通信平台进行相关教学的现象。
教师授课前应根据授课对象进行系统学情分析,然后根据所在地国际化、离境国际化、游学等不同模式的教学特点,依托大数据系统梳理本学科知识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并融合相关平台。可以按课程项目化、知识模块化,合理组织或制作相关课程资源模块,上传到相关教学平台并合理利用其他平台的各种优势资源,为学员构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学习平台,帮助学员克服学习困难。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优化课堂教学及信息反馈的作用,而且可以减少教师课堂非教学性事务,便于教师投入课堂教学。职业院校应主动接轨相关国际体系,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或单独开发相关课程体系,并建立相关标准;应力争克服现存体系中的课程内容僵硬、难易程度把握不够、形式单一,学员不能直接运用教学资源互传等不利因素,尽可能地输出科学合理的中国方案。
同时,职业院校要加强资源整合,充分融合相关实际案例,解决相关教学内容与岗位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缺少深度和广度等问题;突破因国际视野的“双师型”教师的不足而严重制约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瓶颈[12],做到与行业需求无缝衔接,抓住行业发展国际趋势,注重内涵发展,优势互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引导中国职业教育向内涵式发展。
2.6 融合不同区域学校的优势,提升职教整体水平
由于区域差异及学校历史不同,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学科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学科弱项,特别是学校历史较短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弱势更为突出。《202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3]显示,引领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50强高职院校正在密切关注相关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相关战略,但是存在区域分布与学科配置严重不平衡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占比达60%,主要集中在江浙粤鲁四省,并且学科主要集中在相关工程技术、经济、贸易等传统学科。
基于中国的职业教育现状,建议国家教育主管机构、相关行业协会建立相关平台供职业院校交流,并采取相应措施系统梳理不同区域学校的特点,特别是要分析发展欠缺的学科或传统学科本身的特点;激励各院校遴选优势学科,特别是那些能将中国优秀传统与专业技能有效融合的学科。根据实际状况,进行院校之间对口互助协作、相互融合,并增加相应的资金,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势互补、相互融合,有效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整体水平。
虽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暂时受到了一些不利影响,但是也大大加速了大数据、智能教学等现代科技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同时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带来更多的机遇。职业教育主体院校及相关机构应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勇于探索、深化改革,结合自身特点转型升级,丰富职教内涵,借鉴并融合有益案例,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提高办学水平,实现职业教育率先垂范,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有效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猜你喜欢 国际化职业院校院校 聚焦港口国际化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从园区化到国际化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6年1期)2016-08-24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教育与职业(2014年25期)2014-04-17院校传真教育与职业(2014年25期)2014-01-23院校传真教育与职业(2014年19期)2014-01-21院校传真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